33歲的楊沫是汨羅大荊人,去年12月歷經艱難誕下二胎男孩小銘宇。產后銘宇就被送進保溫箱,她自己也面臨大出血風險。第五天,在醫院的抽屜內,楊沫發現一張診斷書,才得知銘宇天生沒有耳朵,頃刻間,她覺得天都塌下來了。楊沫和丈夫黃雄大一直在外打工謀生,面對將來巨額的治療費用,夫妻倆心想,只要能讓這個孩子過上正常生活,他們愿意打一輩子的工。 媽媽:從未聽說過這種疾病曾不敢抱他出門 銘宇是先天性的耳廓缺陷,雙耳看上去就是花生大小的肉粒,而且耳道封閉,聲道異常,聽力低下。楊沫說,她以前從不知道有這樣的疾病,四里八方也沒有人得過。銘宇出生就住了40天院,剛接回家中時,半張臉是歪的,也不會用奶嘴喝奶,許多人都以為這個孩子活不下來。但楊家從未放棄過希望,楊沫為了讓小銘宇喝下20ml的奶,能在寒冷的冬夜喂上整個晚上。 最初,楊沫不想讓任何人知道銘宇無耳的事,害怕別人異樣的眼光。抱著出去,要用帽子將耳朵捂得嚴嚴實實,給遠方的朋友報喜,也完全不提及此事。因一直關注無耳案例,楊沫通過網絡認識了一名同病相憐的年輕姑娘。姑娘告訴她,必須要接納孩子的畸形,如果家人逃避,孩子將來也無法正視自己。經過旁人勸說和時間洗禮,楊沫最終接受了這個事實。 女子本弱,為母則強。在生銘宇之前,楊沫一直都覺得自己非常內向,連跟別人大聲說話都不敢。但為了孩子,她不再懼怕跟陌生人打交道。銘宇患病的時間里,楊沫無數次地希望得病的是自己,也曾試圖把自己的耳朵移植給銘宇,但卻被醫生告知無法實現。“只要他需要,要把我的什么器官給他都可以。” 爸爸:一個人干兩份活一天工作16個小時 楊沫家總共四姐妹,她在家中排行老三,丈夫黃雄大是入贅過來的。2017年3月,楊沫在東莞打工時查出懷孕,4月底便辭工回家安胎,一家人滿懷喜悅地準備迎接新生命的到來。但5月份父親不幸被查出患有食道癌,為給父親動手術,楊家花光所有積蓄,還欠下幾萬元外債。父親術后身體狀況極具下降,基本喪失勞動能力,家里的經濟來源之一也因此斷了。 小銘宇的疾病更是讓一家人近乎絕望。醫生建議,銘宇需在一歲時做手術重置耳道,恢復聽力,否則將會影響他的正常語言能力以及智力,還會由于聽力的缺失而無法擁有學習能力。等到他七八歲時,再做一個造耳手術改善外形。眼看銘宇即將滿周歲,但十幾萬的手術費成了楊家面前的一座大山。 因為父親和孩子的疾病,黃雄大無法再外出打工,只能在家當建筑工人。為了多賺點錢,他經常一個人干兩人的活,早上6點出了門,要到晚上10多才能回家。盡管如此,賺的錢也只能夠銘宇的奶粉錢和貼補家用。63歲的奶奶李克思一想到銘宇的將來,都會心疼不已,她竭盡全力想為孫子做點事,“我只曉得種點田,要是能治好他,我可以種到老。” 雖然生下來就得病,照顧他花費了不少心血,但在楊沫和黃雄大的眼里,銘宇依舊十分可愛和懂事。不管多苦多累,黃雄大回家都要先抱抱銘宇。孩子開心時,為人父母的幸福感更是勝過一切。想到未來,只要孩子能如正常人一樣生活,夫妻倆再苦再累都愿意。“等他做完手術,我們兩人就再去東莞打工,哪怕是打工到五六十歲也沒關系”。 更多行業資訊,請關注大勝北京PK10計劃或添加微信號:http://www.hnhcdl.com |
下一篇:汨羅市2019年城鄉居民醫保可參保繳費啦!繳費標準為220元/人